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轉作「非基改」大豆 縣府加碼補助1.2萬 (自由時報)

  • 發布單位:農業處

內容




鼓勵轉作非基改大豆,縣府今年加碼補助,每公頃共可領到五萬七千元。(翻攝自蔡財興臉書)

〔記者黃淑莉/西螺報導〕縣府今年起加碼補助非基改大豆轉作補貼,加上農糧署的補助,合計每公頃可補助五萬七千元,希望藉此鼓勵農民栽種非基改黃豆、黑豆,

  西螺農會黑豆產銷班長蔡財興原本從事汽車裝潢生意,在西螺土生土長的他,直到前幾年參加一場會議才知道,西螺醬油不是用台灣本土豆製造,深入調查後,一頭栽入推廣本土黑豆種植。

  蔡財興表示,台灣一年進口大豆(含黃豆、黑豆)約二百四十萬公噸,幾乎都是基改豆,基改產品對人體影響不明,台灣本土大豆都是非基改,食安問題連環爆,也改變消費者習慣,願意多花一點錢買好產品。

  蔡財興指出,四年前全國大豆種植面積近百公頃,西螺僅廿一公頃,兩年前中央為推動農地農用,把大豆轉作補貼每公頃提高為四萬五千元,栽種面積逐年增加,目前全國約有一千公頃,雲林有三、四百公頃。

  縣府農業處表示,大豆每年九月初播種,生長期約一百至一百一十天,用水量只有水稻三成,節水又省工,加上非基改作物有發展潛力,轉作補貼除農糧署每公頃四萬五千元,縣府另加碼一萬二千元,希望鼓勵更多農民轉作大豆。

  蔡財興強調,二期稻作每分地成本約一萬元,收益約一萬二千至一萬五千元;黑豆每分地成本只要六千元,收益約一萬至一萬二千元,若再加上政府補助,收益遠高於水稻,縣府加碼補助一定會提高農民栽種意願。

  西螺農會這幾年大力推廣栽種本土黃豆、黑豆,高價收購外,也積極研發黑豆相關產品,盼能增加銷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