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APEC颱風與社會研究中心參訪華山-讓古坑華山躍上亞太國際 2011.11.02

  • 分類:農業類
  • 發布單位:畜產科
  • 發布日期:100-11-03

 總部設於台北的APEC颱風與社會研究中心(APEC Research Center for Typhoon and Society, ACTS)於11月2號到4日間舉辦2011年颱風與坡地災害防治研習營,該研習營活動之主題在於運用先進的監測科技,對土石流與坡地災害進行防治措施,並且探討災害過後的復原與重建等議題。

  本次研討會共有來自10個國家超過90位的代表參加,前兩天於國立中央大學太空遙測中心進行,讓各國學員能了解台灣如何把先進科技運用於坡地災害的防救工作。第三天的活動則在農委會水保局、雲林古坑鄉公所、以及華山社區發展協會等單位之大力協助下,到雲林的古坑華山地區學習當地坡地災害的防治經驗,並觀摩華山社區居民如何走出陰霾,發展出咖啡節與休閒產業,創造在地轉型契機,成為全國典範。

  古坑鄉早在日據時代就開始種植咖啡,當時鄉內的荷苞山因地理位置與氣候都適合咖啡樹生長,日本企業在台灣大規模種植咖啡樹的最佳地點。當時荷苞經濟農場內收成的咖啡,幾乎全被運回日本,供日本天皇與貴族飲用,台灣人反而少有機會喝到台灣咖啡。

  二次大戰日本人戰敗撤離台灣後,由於島內飲用咖啡風氣尚未普及,加上工資昂貴等因素,經濟農場逐漸放棄種植,台灣咖啡產業也漸趨沒落。華山地區原本是以種植檳榔、茶樹為主,直到經歷921大地震、納莉颱風等天災,引發嚴重土石流,華山居民重建家園過程,找出「台灣咖啡」為基點,並透過社區營造進行產業轉型。

  在政府與民眾共同努力下,華山快速蛻變,居民紛紛將原有的檳榔樹與茶園剷除,改種咖啡樹,開起一家又一家的庭園咖啡館,2003年首屆台灣咖啡節舉辦後,華山咖啡產業開始發光發熱,帶動古坑華山重生,古坑咖啡產業才剛起步,立即面臨東山咖啡等國內其他產地急起直追,與國外進口咖啡豆競價危機,分析古坑咖啡有自己的優勢與特色,彼此競爭不但會讓古坑咖啡名聲更響亮,也能加速提升國內咖啡產業水準,即使古坑咖啡產業可能明天就沒落,也有可能持續發展一百年,誰也無法預料,古坑咖啡如何朝高品質方向來經營,創造古坑獨有的台灣咖啡文化,才能永續經營。

  APEC颱風與社會研究中心執行長周仲島表示,該中心重視颱風洪水與土石流災害監測科學議題,更重視災害所造成的社會經濟衝擊,以及社區如何因應與重建,才特別安排到華山參訪,除了宣揚防災工作的重要性,親身體認我國從中央到地方的努力,更希望能藉由古坑華山推廣台灣咖啡的經驗與社區參與機制,建立亞太地區跨國合作機制,並提供可貴經驗與成果。

雲林縣政府新聞參考資料 100.11.02
http://www.yunlin.gov.tw/newskm/index-1.asp?m1=6&m2=45&id=20111102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