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2012成龍溼地國際環境藝術節」-誰來晚餐 ?

  • 分類:農業類
  • 發布單位:農業處
  • 發布日期:101-05-04

 去(100)年紐西蘭、日本及印尼陸續出現的強烈地震,提醒我們重新省思人與自然的相處之道;而在台灣食品界去年的塑化劑塑毒風暴、今年的禽流感事件及瘦肉精爭議,讓我們切身感受長久忽視食物製造過程及養殖狀態。

 101年5月4日由林務局、雲林縣政府、口湖鄉公所及財團法人觀樹教育基金會等共同在台17線 106公里處,高架橋下 (成龍溼地入口)舉辦「2012成龍溼地國際環境藝術節」開幕記者會活動,本次辦理「2012成龍溼地國際環境藝術節」-誰來晚餐活動?主題呼應時下關切之問題,以裝置藝術延伸探討環境議題。在藝術家及口湖鄉成龍村鄉親們的努力下共同完成此次作品。今年共有4組 6位外國藝術家及2位國內藝術家:Markus Werinli & Madoka Yoshitomi(瑞士/日本)、Janet Ranson(南非)、Prashant Jogdand(印度)、Isabelle Garbani(法國/美國)、許雁婷(台灣、台北)及邱禹鳳(台灣、高雄)參與創作,作品包含以文蛤殻黏貼出的大型壁畫「生物鏈」、在溼地中的雕塑作品「生命的循環」、沈陷在溼地中的碗盤、「外來種」以塑膠袋編織,長在老房子上、以收集村內辛勤養殖工作的聲音呈現的聲音裝置及以沙畫、燈光佈置裝置成餐館的「迪納浩斯」(dinner house)。

 活動所在地「成龍溼地」位於雲林縣口湖鄉,面積約100公頃,早先大部分耕作著甘蔗、稻米、花生、甘藷等作物,小部分為養殖魚池,續養文蛤、草蝦、虱目魚等。但因地層下陷及民國75年8月韋恩颱風、85年7月賀伯颱風侵襲,形成積水的溼地,因而無法再繼續耕種。所以林務局從民國94年起,以生態休耕補貼的方式租用其中42公頃農地,期望讓土地休生養息、生態自體復育,兼可照顧農民的基本生活。另98年起林務局也委託財團法人觀樹教育基金會進駐成龍村,以「成龍溼地三代班」的概念,與成龍國小合作在校內建立溼地環境教育場域之準備基地,帶領成龍社區居民及學校師生進行溼地探索、教育及生態資源監測活動,及辦理2010、2011年「成龍溼地國際環境藝術節」,經過多年努力,成龍溼地已成為鳥類及魚蝦貝類聚集的生態樂園,如鳥類在這幾年來除數量上明顯增加,連種類也持續增加紀錄(98年86種,今年紀錄達103種),連珍貴的黑面琵鷺也會選擇落腳於此。

 本活動於101年5月4日辦理開幕記者會,5月5~6日開幕活動,可與藝術家面對面談論環境相關議題,並由藝術家帶領創作體驗。所有作品預計展至2013年,歡迎大家前往觀賞。

 林務局南投林區管理處劉處長福成表示:成龍溼地國際環境藝術節」的舉辦,就是要讓外界了解,有一群人正努力推廣生態養殖、關注環境教育,期待把地層下陷的成龍村聚落打造成為溼地生態示範社區。歡迎熱心環境議題的你們能蒞臨欣賞藝術作品,並給予社區居民支持與鼓勵,共創成龍溼地永續未來。


【中央網路報】蘇松濤/報導
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21&docid=101898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