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保健與美白兼具的中草藥-白芷

  • 發布單位:農業處

內容


為推動東部地區中草藥產業多樣化之發展,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引進保健作物白芷之種原,並進行白芷之觀察試驗及有機栽培體系之建立,試驗結果發現白芷在東部地區適應性良好,根部產量高、品質佳,期望在未來能於東部地區推廣此具養生保健功效與美白兼具的中草藥,推廣農民種植,增加農民收益,並提供為相關業者加工利用的原料素材,促進東部地區中草藥產業之發展。

白芷(Angelica dahurica)為繖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別名芷、白茞、香白芷、杭白芷、野當歸、臺灣獨活等。白芷為傳統中藥材,其性味為辛、溫。歸肺、胃經。有解表散風、通竅、止痛、燥溼止帶、消腫排膿之效。主治感冒頭痛、鼻塞等。白芷的利用部位為根部,主要成分為香豆素、呋喃香豆素、阿魏酸、異歐前胡素、歐前胡素、佛手柑內酯等。現代研究具有抗氧化、抗菌、美白、抗發炎等功效,為一具保健與美白功效的中草藥。

白芷的種植環境以平坦、通風良好的地點為佳。土壤以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之砂質壤土為宜。土壤pH值在5.5~7.5之間皆可種植。白芷利用種子繁殖,種植適期為每年的10-11月。白芷的植株較為高大,株高可達1-2公尺以上,栽培的行株距為120×60公分,較一般作物為寬。白芷植株葉片開始枯黃時可以收穫根部,白芷的生長期較長,一般於種植後9-12個月為收穫適期。新鮮根部產量每公頃約為3000-4000公斤。收穫之白芷新鮮根部以清水洗淨,除去泥沙、雜質及無商品價值的細根後,將根部切片後置於40℃的烘箱中乾燥,待乾燥完全後利用真空包裝,儲藏於4℃之冷藏庫中即可。

白芷為常用的中藥材,根部具有特殊香氣及機能性成分,可作為養生藥膳食材使用,同時具有抑制皮膚黑色素形成的功效,近年來亦常作為美白保養品之原料,可開發為多樣化保健產品及保養品之用,是具發展潛力的中草藥之一。因此,未來該場將輔導農民以優質、安全的有機栽培技術,生產新興保健中藥草-白芷,提供高品質、安全的藥材供相關業者及消費者使用,並依據白芷之保健機能性成分與特性,開發多樣化保健機能性保健產品,促進東部地區中草藥六級化產業之發展。